過年前我媽媽因為突然頭暈目眩很嚴重,所以住院住了好幾天,頭暈時因為血壓飆至170,醫生一直朝高血壓,以及檢查有無血管阻塞的方向去找,出院後雖然情況有所改善,但臥床及起床時仍然會暈且一直都沒有改善,回診了幾次後,醫生開了慢性處方簽,主要是降血壓的藥,以及預防血栓的藥,後來一次在與親友交談中時才發現有人也有類似的狀況,介紹我媽媽去耳鼻喉科看診,醫生說是內耳不平衡所造成的,吃了二次藥以後至現在為止沒有再暈過 ~~~


 


後來我查了一些資料發現,像我媽的狀況暈眩的天旋地轉,通常都是內耳所造成的可能性居高,結果我媽住了好幾天的醫院,只有會診了腦神精內科,竟然都沒有會診耳鼻喉的醫生,出院後更以高血壓的慢性病患來看待,而且這還是東港附近幾個鄉鎮最大間的醫院啊 ~~~


 


醫生的話真的是只能參考參考,全部相信的話真的怎麼死的都不知道,我媽如果全然相信醫生的話,現在恐怕得持續的吃降血壓、預防血栓的藥、還三不五時都會頭暈,現在看了正確的醫生後,不但不用吃降血壓、預防血栓的藥了,頭也不會暈了 ~~~


 


另外,再抱怨一下這些"大"醫院的醫生,實在是有夠誇張的了,話說我在我家幫我爸量血壓,發現血壓偏高收縮壓都在140 ~ 160之間,於是帶我爸去我家附近最"大"的醫院,醫生問診後就直接開了降血壓的藥並約定驗血時間,走出去時才發現怎麼都沒有幫我爸量血壓就直接開藥呢? 於是我們又回去請醫生幫我們量血壓,量的結果是130,根本是不需要吃降血壓的藥的 ~~~ 真的是有夠爛的了 。


* 後來我回家後才發現我家的血壓計脈臂帶是22 ~ 32cm ,我爸的臂圍是33cm已超出範圍,所以才會在家量都偏高,沒想到醫院也超誇張的,連量都沒量就開降血壓的藥物。 


 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
引起暈眩的原因很多,常見的有 :


周邊內耳不平衡 : 良性的陣發型姿勢性眩暈、急性前庭神經炎、美尼爾氏症


中樞神經系統 : 腦幹的疾病、中風、小腦的疾病、缺血及、聽神經瘤、基底動脈偏頭痛。


區分中樞型暈眩及周邊型暈眩是很重要的,因為會影響到臨床的處置,大部分的病人並不需要太多的診斷檢查,可以在一般醫療院所就可以區分並加以治療。


使用神經學的檢查來區分暈眩的原因是來自中樞型的,或是周邊型的,例如:腦幹的病灶通常會合併有複視、顏面神經麻痺或是吞嚥困難的問題,而小腦的病灶可能會出現步態不穩的症狀。此外,發作時的病史也是很重要的,如果發作的時間正好是清晨起床時,在床上轉身,或是頭後仰後所誘發的暈眩,通常是良性陣發型姿勢性暈眩。


當暈眩發作時,最好留意並記錄下發作當下,自己正在做甚麼事?有無其他伴隨的神經症狀?有無誘發因子?這些訊息都有助於醫師判定暈眩的真正原因,以便對症下藥。


 


一、良性陣發性姿勢性暈眩 (BPPV)


此為造成暈眩最常見的原因,特別是老年人。俗稱耳石脫落。此眩暈症的中文病名如此長,是因為它足由英文直接翻譯過來的,主要由病人頭位或體位改變,例如坐起來或躺下所引起的,有些人在床上翻個身都會覺得眩暈,它的特點為眩暈時間非常短,大概不超過30秒。造成這類眩暈症的原因有外傷、發炎性疾病及內耳耳石自發性退化,造成耳石脫落,耳石是內耳乎衡器官內一顆顆的小石頭,脫落下來的耳石在內淋巴裡飄浮,會引起短暫性眩暈,這種眩暈症通常自己會痊癒,或是經過頭位訓練,慢慢也會恢復,一般而言,6-12個月肉會有所改善。


要診斷這類眩暈症,可以進行Dix-Hallpike頭位改變檢查,將病人頭轉45度後迅速讓其躺下,病人馬上出現眼振,並感到頭暈,恢復正常位置後幾秒內就不再感到頭暈,反覆幾次試驗後,慢慢也不會再感到頭暈,因為身體已產生習慣性,如果病人反應如上述過程,通常就是屬於這類眩暈症。有些人偶爾就會出現這類眩暈,在不了解的情況下,就會覺得害怕,擔心是否為中風前兆,基本上大部分病人一段時間後都會好,只有少數病人可能需要手術治療。


 


二、前庭神經炎(Vestibular Neuritis)


感冒造成頭暈,可能與病毒感染所引起的前庭神經炎有關,這類病人在詢問病史後,都能發現最近1-3周內有感冒病史。一般而言,前庭神經炎的症狀比較嚴重,經常會影響工作,眩暈狀況可能維持一天,甚至一星期之久,時間長短視前庭神經受損狀況輕重而定,多半感冒病人頭暈狀況在休息一天左右即可恢復。感冒病毒引起的前庭神經炎多半不會有耳鳴或重聽現象,如果出現聽力障礙,可能是整個迷路發炎所致。


前庭神經炎好發於20~50歲之間的成年人身上,它所造成的眩暈與美尼爾氏症不同,後者會反覆性復發,前庭神經炎犯過一次就不會再犯,只是平衡失調會持續數周。另外前庭神經炎造成的眩暈有一個很大的特點,就是平躺不動都會覺得暈,與平常轉動才會特別覺得暈的狀況有所差別。這類病人在做灌冷熱水試驗時,並不會出現眩暈感,那是因為前庭神經功能受損,造成內耳功能低下或減弱,任何的刺激都無法引起反應,因此這也是我們診斷上的一項指標。


 


三、梅尼爾氏症 (Meniere's Disease)


兩三年前政經名人辜振甫先生出現頭暈的毛病,經診斷為美尼爾氏症,因為美尼爾氏症在眩暈界非常有名,因此很多眩暈都被歸類為此症,事實上真正的美尼爾氏症的病人少於10%。起初發現有種眩暈症發作時會合併出現眩暈、耳鳴、聽力障礙三種情形,將之定名為美尼爾氏症,後來發現此症會造成內耳積水現象,因此又稱為內耳積水,內耳積水主要是在耳蝸部位,內耳分泌淋巴液出問題時,會造成腫脹,壓迫聽覺細胞,導致聽覺障礙,另外也會使人感覺耳脹,進而覺得頭暈,因此美尼爾氏症特徵為病人會反覆發作眩暈,幾乎兩三個月就會發作一次,發作都會有耳脹的感覺,而且聽力變差,當眩暈過後,又會回復正常,經過一段時間聽力會慢慢退化。


為什麼會造成美尼爾氏症?事實上有許多疾病都會引發美尼爾氏症,而它的機轉至今也不足很清楚,根據臨床經驗,我們歸納出幾點相關原因,常見的像基因異常,上一代有眩暈的病史,往往也會遺傳給下一代;還有內耳在排除積水的管道構造上出現先天異常,也會導致美尼爾氏症的發生;另外腦部受到外傷後,導致內耳分泌或排泄內淋巴液出了問題,也會引起美尼爾氏症;感冒的病毒感染或過敏也足原因之一;自體免疫異常或身心異常(由於緊張造成身心方面的問題)也會造成美尼爾氏症;甚至某些新陳代謝問題,例如甲狀腺功能不良、糖尿病或梅毒等疾病都可能造成美尼爾氏症,所以一旦醫生懷疑為美尼爾氏症時,通常都會安排一套生化檢查,希望能找出一些蛛絲馬跡來解釋病情,並據此對症下藥。


因為眩暈不僅是頭暈而已,伴隨而來的惡心嘔吐感,尤其令人難過,所以藥物治療除了控制平衡功能外,最主要還是希望能控制病人惡心嘔吐的感覺。眩暈發生時,最好平躺臥床休息,經過一段時間,不舒服的狀況會有所改善,此外再利用藥物或點滴,都能改善眩暈狀況。


通常眩暈病人都能自行走路就醫,如果嚴重被送入醫院時,醫生會採取靜脈注射方式,將前庭功能暫時趨緩下來,像急性期注射鎮靜劑,可以上暈止吐,慢性期則可以服用抗組織胺加以治療,若與免疫有關,則可給予類固醇。


另外,醫生會使用利尿劑來降低病人體內的水分,同時改善內淋巴的水分,病人此時也不宜食用過鹹的飲食,因為鹽分與高血壓一樣,會使身體累積更多的水分,所以每天攝取的鹽分應少於一公克。若出現姿勢性眩暈,則可以施以前庭訓練。為避免眩暈復發,最好不要熬夜、長期勞累或是緊張,另外也要避免咖啡,因為咖啡因會造成血管收縮,同時酒精、香菸也是禁忌品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天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6) 人氣()